
热烈庆祝五一劳动节!

五一假期即将到来
孩子们居家或外出时使用手机、电脑的时间增多
电信网络诈骗分子也随时伺机而动
为守护您和孩子的财产安全
请广大学生家长与孩子
一起来学习这份假期防诈指南!

01
陷阱一:”免费领取游戏皮肤/道具”骗局
骗子通过游戏聊天框、短视频平台发布“扫码领皮肤”“免费抽道具”广告,诱导点击虚假链接或下载恶意APP,随后以账号异常需验证身份为由,要求输入家长银行卡信息或验证码,实施盗刷。
家长指南

✅ 告知孩子非官方平台发布的“免费领游戏道具”均为诈骗,官方活动无需转账或提供验证码。
✅ 开启手机“青少年模式”,关闭免密支付,设置复杂密码并定期更换。

02
陷阱二:”明星粉丝群”骗局
●通过广撒网与未成年人建立联系:不法分子在网上发布带有某“明星”QQ号、某“明星群”QQ号的信息,锁定追星未成年人群体后,通过冒充“明星”“律师”等特定身份,与未成年人建立联系。
●诱骗未成年人获取家长手机:当未成年人进入“明星群”后或添加“明星”QQ号后,不法分子以怀疑学生泄露明星QQ号等为由,要求未成年人配合“调查”,威胁、恐吓未成年人获取家长手机进行操作。
●恐吓、威胁、诱骗未成年人转账:当未成年人获取家长手机后,不法分子与未成年人进行视频通话,诱骗未成年人通过手机操作,从家长银行卡中将钱转出。
家长指南

✅ 提醒孩子正规粉丝群不会私下收费,涉及转账即为诈骗。
✅定期检查孩子社交群组,及时清理可疑群聊。

03
陷阱三:冒充同学借钱或者换钱
诈骗分子事先盗取当事人同学的QQ账号,冒充其同学以“我微信转钱给你,你帮我通过QQ转给我朋友”为开场白,并附上伪造的转账截图,再以延迟到账为借口,还称朋友“出事”急需用钱,让当事人用自己的钱先垫付实施诈骗。
家长指南

✅ 告知孩子凡是在QQ、微信上收到借钱、换钱或帮忙转账等消息时,务必通过电话、视频等多渠道对好友身份进行核对确认,不能仅凭文字信息就转账。
✅ 提醒孩子注意保护社交账号防止被盗,保护个人信息,不轻易添加陌生好友,不点击不明链接。

04
陷阱四:借手表拨打电话实则偷取电话卡
不法分子潜藏在学校周边,趁学生上、放学之际,以“手机没电”、“需紧急联系家人”等借口。向使用电话手表的小学生借用手表拨打“求助电话”,在使用电话手表时,趁机取走手表内电话卡,后将取得的电话卡用于拨打诈骗电话,为境外诈骗分子提供通讯帮助。
家长指南

✅ 加强孩子的防骗教育,切勿将手机、电话手表轻易借给陌生人。
✅ 定期检查孩子的电话手表,如发现电话卡被抢或被盗,请第一时间联系通信运营商挂失账户、注销被盗手机卡,并及时报警。

警方温馨提示
第一 设备管理:
勿让孩子知晓支付密码,关闭免密支付,避免录入孩子生物信息。
第二 日常监督: 定期检查孩子电子设备,发现异常交易立即报警并保留证据。
第三 反诈教育: 教育孩子不点击陌生链接、不轻信中奖信息、不下载陌生软件,拒绝一切不明转账或提供验证码要求!
记住
假期放松可以,防诈雷达绝不能关!
一人防诈不如全家开挂
转发到班级群/朋友圈/宿舍群
让你的小伙伴远离“假期刺客”
遇到可疑情况:
速call 96110/110
反诈APP一键举报
祝大家五一快乐
吃好喝好玩好,钱包智商都稳如泰山! 来源:湄潭反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