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湖南省南岳树木园的科研团队在南岳区红旗村、龙凤村的野生绒毛皂荚树下,发现了8株绒毛皂荚新生幼苗。

图为此次发现的野生绒毛皂荚的种子自然繁殖的幼苗。 周翔宇 摄

“今年4月29日,我们在红旗村中山沟对野生绒毛皂荚进行日常科研监测时,在5号母树树冠下发现了6株绒毛皂荚的自然更新苗,之后又在龙凤村再次发现2株自然更新苗。”南岳树木园中级工程师周春桃告诉记者,“其中2株为去年9月的新生苗,已安全越冬且木质化。这几株幼苗长势良好,最矮的株高7.4厘米,最高的株高10.08厘米,距离母树5米范围内。”

图为此次发现的野生绒毛皂荚的种子自然繁殖的幼苗。 旷一葛 摄

绒毛皂荚是南岳衡山特有种、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野生数量稀少,享有“植物界大熊猫”之称,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中的极危(CR)物种。全世界现存的10株野生成株绒毛皂荚都在南岳。

科研人员介绍,近两年出现的野生绒毛皂荚的种子在原生境自然繁殖的幼苗,是绒毛皂荚种群恢复的里程碑事件。

“由于绒毛皂荚的繁殖力弱及生存环境的破坏退化,2024年之前,植物学界普遍认为野生种群不具备天然更新能力。”南岳树木园中级工程师赵成说,“2024年我们首次发现了野生绒毛皂荚的种子自然繁殖的幼苗,加上此次发现的8株,表明近年来为改善绒毛皂荚生境所做的努力初见成效。”

图为野生绒毛皂荚5号母树。 匡代勇 摄

近年来,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联合南岳树木园、南岳国有林场等单位在原生绒毛皂荚附近种植许多回归林,同时通过清除周边杂竹、灌木,改善原生种群生境,使得绒毛皂荚种群数量不断增加。

“我们还加强对原生母树进行病虫害防治,提高绒毛皂荚长势;通过人工授粉方式提高原生母树结实率,提升了繁殖材料的数量和质量。”南岳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中级工程师蒲玲告诉记者,“这些措施,都为绒毛皂荚天然更新苗的生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工作人员正在给新发现的野生绒毛皂荚新生幼苗围篱笆。 匡代勇 摄

针对此次新发现的8株野外绒毛皂荚新生幼苗,南岳树木园进行了单株挂牌,详细记录其位置、株高、茎粗、叶量、生长势等数据,从而建立“一苗一档”的生长档案;同时,研究土壤、光照强度、温湿度、坡度坡向以及周边植被组成等生境因子对幼苗生长的影响;还设置了保护围栏,防止人类或动物活动造成破坏。

南岳树木园在野生绒毛皂荚新生幼苗发现地设置了保护围栏。 旷一葛 摄

“我们还安排了专人定期巡查保护围栏的完整性和幼苗的生长状况,及时清除幼苗周边一定范围内的杂草与灌丛;密切关注蝼蛄、蛴螬、蚜虫等害虫对幼苗根系、茎叶啃食伤害,最大限度保护野生种群更新的微环境。”提起这8株幼苗,南岳树木园科研室副主任、高级工程师谢咏红很是兴奋,“我们将进一步探索促进林下自然更新的有效技术手段,努力将野生绒毛皂荚这一极危种群不断繁衍壮大!”(南岳融媒:周翔宇 匡代勇 旷一葛)

作者 ZPJ

黔ICP备2024026900号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440号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1-2024 驰骋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85077405 | 邮箱:1583068703@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新都会四期20栋2层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