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家界首届年货节文旅志愿服务活动热闹开启,民众欢聚庆佳节

1月23日,正值岁末年初,“到群众最需要的地方去”首届年货节文旅志愿服务活动在湖南省张家界市武陵源区中湖乡揭开了帷幕。现场热闹非凡,洋溢着浓厚的节日氛围,吸引了众多本地市民和远道而来的国内外游客们前来参与。 活动当天,村民们早早地就在现场摆好了摊位,琳琅满目的年货让人目不暇接。腊肉、香肠、土鸡、葛根粉等张家界特色农副产品应有尽有,吸引了大量市民和游客前来选购。摊主们热情地介绍自家产品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大家边逛边买,不时与摊主讨价还价,现场充满了欢声笑语。 同时活动现场还安排了丰富多彩的文艺表演。张家界阳戏作为开场大戏,为观众带来了精彩的演出。演员们身着华丽的戏服,用精湛的演技和优美的唱腔,赢得了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而在送春联活动中,书法家们泼墨挥毫,笔走龙蛇,为村民们精心书写了一幅幅寓意吉祥的春联,每一笔都蕴含着对来年美好生活的期盼。当一幅幅春联新鲜出炉,村民们便迫不及待地接过,小心翼翼地捧着,脸上洋溢着幸福和满足的笑容,空气中弥漫着墨香与欢声笑语。 市文化馆设置的非遗展销点更是成为了活动的一大亮点。这里展示了张家界市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各类艺术作品和本土非遗美食,游客们在这里流连忘返。他们不仅能看到、摸到、尝到、还可以亲身体验到。两位来自奥地利的外国游客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印制了一幅幅 精美的年画,体验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对木版画这一艺术形式赞不绝口,表示要将这个珍贵的纪念品带回家,与家人朋友分享这份独特的文化体验。 除此之外,活动现场还设置了传统民俗活动区域,吸引了众多市民和游客体验。最热闹的当属打糍粑,体验用传统的工具和方法制作糍粑。虽然大多数人的动作略显笨拙,但那份对幸福与快乐却溢于言表。几位外国游客打完糍粑后激动地说:“这个活动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新年的热闹,也让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土家族的传统文化。非常感谢这次活动,让我们体验了一次难忘的春节。” 据主办方负责人介绍,本次活动是创新性地采用“非遗+文创”“非遗+农商”模式,也是文旅深度融合的一次大胆尝试,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下一步将探索出更多“非遗+乡村旅游”新模式,让文旅助力乡村经济。 此次年货节不仅让中外游客们深刻感受到了土家年的热闹非凡和土家人的的热情好客,同时也为当地村民们提供了一个展示和销售的平台,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促进了乡村振兴,并为张家界市的文化旅游产业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和动力。(张家界市文化馆)

2025 CCBA 迎新春腊八祈福暨”福到全球千万家”柬中文化交流活动举办圆满

辞岁迎春新气象 敦邦睦邻尽吉祥 光明遍照十法界 慈悲广宏五大洲 在新春即将到来之际,柬中佛陀教育学会(CCBA) 2025迎新春腊八祈福暨“福到全球千万家”柬中文化交流活动于1月7日至1月12日分别在金边4号路18公里处和在国公省七星海凤凰大道钻石湾(Diamond Bay)两地隆重举行,以共同祈愿中国年新春吉祥如意,家家和乐,风调雨顺,国泰民安,柬中友好,世界和平。 12日下午14:30活动中,首先恭敬礼请柬中佛陀教育学会(CCBA)秘书长照醒法师主法,带领信众礼佛诵经传灯, 为大众祈福,给社会增添祥和、平等、融合、喜庆之气! 当日活动现场,新春接福纳福文艺节目慰问演出如火如荼,吸引了周边许多嘉宾参加。 红红喜庆的大灯笼,衬托了新春临近的气氛,最有特色的是一群中国和柬埔寨的姐妹们,身穿中国传统汉服,欢欢喜喜的提着灯笼,用中、柬、英三种语言:“新年快乐!”,给大众祝福。让远在异国他乡的海外华人、华侨都深刻地感受到了久违的亲情,其乐融融。“微笑福.福万家,福到全球千万家”的活动的支持单位是柬华理事会,同时也得到了中国驻柬埔寨王国大使馆的大力支持。迄今为止,在柬埔寨当地已经举办了五个年头。本次活动隆重邀请到了柬中书法家协会主席冯利发勋爵提前挥毫泼墨,书写赠送了200副“福”字,还邀请到了邓老师等为大众现场挥毫,为十方送福送春联。约近80人参与了本次活动,福慧圆满。 此活动前后,还增设了腊八施粥、祈福供灯、放生供斋、新年送福走访等诸多活动环节,展示中华优美的文化传统,及特有的民风习俗等。中柬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其丰富灿烂的历史、传统文化内涵得以充分展示,让海外的同胞们及当地的民众,细细体味其中,回味无穷。 新年新迹象,在新春祈福之际,人人默许下一个心愿,播种一份新希望,把它种在希望的田野上,来年收获丰硕的果实!今后,在海外可以多多举办此类文化交流活动,让中柬友谊之树万古常青。 据悉, 柬埔寨国公省七星海(Costal City)正在规划和建设柬中友好菩提文化园,弘扬儒、释、道、易、医、武等中华传统文化,妈祖、关公、财神等民俗文化,柬埔寨本土文化,三位一体化呈现,打造特色菩提文化园。结合生态体验、观光旅游、休闲娱乐等内容寓教于乐。开展国际教育、世界文化交流等内容,深化内涵,培养人才,增强互动,互相促进,共同提高,以期实现世界大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县”在崛起|湖南衡山:培育特色产业 书写乡村振兴“新答卷”

湖南省衡山县人口43万,其中28万人口居住在农村,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县。近年来,衡山县聚焦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立足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改善人居环境,促进农旅融合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衡山特色的乡村振兴之路。 小水果飘香 眼下,位于衡山县永和乡龙凤村的沃柑基地迎来了一年中最热闹的时刻。放眼望去,漫山遍野的沃柑如繁星般镶嵌在绿叶之间,构成了冬日里独特的风景画。果农们拎着竹篓,穿行在果树间,忙着采摘、分拣沃柑。 龙凤村沃柑基地丰收 2015年,在外闯荡多年的衡山籍商人刘冬洋,积极响应政府返乡创业的号召,回乡流转了1100多亩土地,种植沃柑。他的沃柑不仅深受本土喜爱,还远销珠三角地区。 “今年的沃柑长势尤其喜人,品质和产量双丰收。”刘冬洋难掩激动之情,基地预计可产出沃柑约500万斤,批发价约5元/斤,若按零售价格8元/斤计算,预计可带来4000万元的经济效益。 永和乡素有“小水果之乡”美誉。这里地势平坦、土壤肥沃、阳光充足,很适合小水果生产。2024年永和乡水果种植面积达1万亩,年产值近2亿元,从业人员超过3000人,其中200亩以上的水果基地就有10个。 菁香桃、冬枣、沃柑、葡萄、砂糖橘……十多个品种,让永和乡一年四季皆有鲜果可采摘,成为带动当地村民增收致富的优势产业。 永和乡党委书记胡奇才告诉记者,“为错位发展,我们引导下辖的12个村(社区)走‘一村一品’的发展方向,种植了一批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农产品。比如新场市社区的菁香桃、龙凤村的沃柑、沙头村的冬枣和咸宜村的葡萄。其中,龙凤村还荣获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称号。” 为了破解水果大量集中上市造成的“丰产不丰收”困境,近年来,永和乡积极转变产业发展思路,连续四年举办水果采摘季主题活动,吸引四方游客纷至沓来。 小水果通过直播线上销售 同时,永和乡积极拓宽线上销售渠道,让小水果也能对接上海、北京等地的“大市场”,提升竞争优势。 2024年,永和乡还与物流公司达成深度合作,以优化配送效率,降低运输成本,让新鲜优质的水果可以快速走向消费市场,远销全国各地。“早上采摘的葡萄,最快下午就可以出现在广东的超市中,最大程度地保证了水果的鲜味,深受消费者的青睐。”永和乡咸宜村葡萄基地负责人彭晓灿说。 乡村要振兴,产业必振兴。目前,在衡山县广大农村已形成了“一特两辅”主导特色产业。 其中,特色产业衡山黄鸡年出笼1900万羽,综合产值达22.1亿元。小水果种植面积9.2万亩,年总产量16.53万吨,产值达4.95亿元。茶叶种植面积2.3万亩,年产量1100余吨,年产值达3.4亿元。 与此同时,县域内还涌现了福田铺乡石东村红薯粉丝、岭坡乡灯山村清水鱼、白果镇湿田村板栗、贯塘乡五星村朝天椒、新桥镇查泉村小龙虾等“一村一品”品牌,这些均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途径。 衡山寿米 “乡村振兴关键在产业振兴。衡山将进一步推广优良稻米生产,打响衡山寿米等品牌。大力发展黄鸡、茶叶、油茶、油菜、小水果、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加大品牌包装策划力度,努力培育衡山本土品牌。”衡山县有关负责人表示。 和美屋场展新颜 以乡村振兴之笔,绘就和美屋场新画卷。2024年,衡山县吹响“和美屋场”建设的号角,因地制宜、合理规划,突出特色、重点实施,高标准推进和美屋场建设、人居环境整治。让乡村有颜值这个“面子”、更有发展这个“里子”,家门口就有“诗和远方”。…

衡阳市石鼓区乡村振兴战略助力经济发展与民生改善

编者按: 2024年以来,湖南省衡阳市石鼓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着力在项目建设、产城融合、文旅发展、乡村振兴等方面加压奋进,创新举措把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变成惠民便民的暖心实事。石鼓区委宣传部、区委融媒体中心推出《聚焦石鼓高质量发展》全媒体系列报道,与大家共同盘点岁月中的“奋斗印记”,见证石鼓高质量发展的“高光时刻”。 衡阳石鼓区:产业兴、环境美、治理优 乡村振兴绘就多彩画卷 “过去,这里村民们的生活都不富裕,村民们大多在家靠种养殖收入万把块钱,勉强维持生计。村里缺乏支柱产业,2020年以前,村集体经济只有水库、房屋、旧仓库出租的几万元收入,蓝莓乡侬园基地项目不仅盘活了青石村的土地流转资金,更解决了村民的就业难题,村集体经济收入增加了近20万元每年,村民人均收入增加近2万元,幸福指数直线上升。”村民梁善云边走边对记者说道。 (蓝美乡侬园) 1月8日,天气晴好,有种暖如初春的感觉,来自衡阳周边的游客汇聚到蓝美乡侬园。天空湛蓝,果园碧绿,乡村淳朴。虽是冬季,每一处角落仍充满着生机与希望。 去年以来,石鼓区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多点发力、多措并举,在农业产业发展、乡村环境整治、数字乡村建设以及民生保障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徐徐展开。 (望夫湖) 产业发展是乡村振兴的关键。石鼓区坚持以产业为引领,主打一个“强”字,成功承办湖南省现代设施农业高质量发展暨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会,获评全国现代设施农业创新示范引领区。衡阳鹏盛农业等龙头企业蓬勃发展,与中国电信衡阳分公司的战略合作更是为蔬菜产业插上了科技的翅膀。通过安装“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系统,实现了科学种植,蔬菜产量与品质双提升,不仅满足了市场需求,还带动了周边农户增收致富。此外,望夫湖、兆祥四季果园等企业稳健发展,蓝美乡侬园、角山坪草莓庄园等农业项目建成营业,为石鼓区农业产业注入了新的活力,推动了全区农业向现代化、智能化迈进。 “以前,农户种菜采用传统的模式。种植户面朝黄土背朝天。蔬菜产量低,菜的品质一般。一年到头赚不了几个钱。”衡阳鹏盛农业董事长何咭桦说,菜农渴盼用科技手段种植蔬菜,提升蔬菜的品质和效益,让种植户在地里“刨金”,腰包鼓起来。“今年,鹏盛农业蔬菜种植面积将扩大到1200多亩。”何咭桦告诉记者,公司蔬菜品种增至近40种,产量突破6000吨,年产值逾1.2亿元。 (石鼓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 三星村党总支书记何团结介绍,这几年,中国电信衡阳分公司加大对村里蔬菜产业的科技投入,在鹏盛农业、尚蔬园、河山行、万旺等龙头蔬菜企业安装 “数字乡村”“智慧农业”等数字化系统。2024年,全村蔬菜产量突破1.6万吨,年产值逾2亿元。仅此一项,菜农年均增收4万元左右。 在乡村环境整治方面,石鼓区主打一个“美”字,着力做好环境整治文章。共建设32个美丽屋场点,曾经的村庄污点如今已变成了“景点”、乱点成为了“亮点”。角山镇获评全省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示范乡镇,旭东村获评全国乡村治理、美丽休闲乡村示范村等荣誉称号,三星村更是率先建成全市数字型精品乡村,通过中国电信数字乡村平台的数字监控,实现了环境卫生状况的实时掌握和有效治理,乡村面貌焕然一新,人居环境得到极大改善。 (鹏盛农业“智慧农业”) 乡村治理同样离不开科技的助力。石鼓区积极推进数字乡村建设,以三星村为例,截至去年12月底,共安装中国电信智能摄像头187个,“数字乡村”“关爱老人”等平台的应用,不仅提升了乡村治理的效率,还为村民的生活提供了保障。在乡村治理中,石鼓区坚守安全底线,在粮食生产、耕地保护、生态环境、安全生产以及防止规模性返贫等方面全面发力,确保了乡村社会的稳定发展。 “三年前,村里环境卫生不是这个模样。” 三星村党总支委员何海兵提及村里环境卫生发生的变化,打开了话茬:那时,全村17个村民小组几乎家家户户养鸡喂鸭。池塘边、菜园旁鸡飞狗跳。“城里人到村里作客,看见鸡粪鸭粪随处可见,掩鼻而过。” (三星村蔬菜基地) 记者看到,三字墙屋场门前池塘水面清澈,临近塘边几块小菜园的蔬菜郁郁葱葱。整个院落好似一幅田园山水画,美得令人称奇。乡村靓起来,日子美起来。“三星村环境卫生打了一个翻身仗。中国电信数字乡村平台,像一双‘雪亮的眼睛’,监护村里大大小小17个屋场。这双‘眼睛’盯着每一个卫生死角。”石鼓区角山镇党委书记伍洪波说,“数字乡村”“智慧农业”建设,让三星村迎来发展的“第二春”。 (三星村何老屋组“千万工程”示范屋场)…

集中培训“充电赋能”,“新资规人”上好入职第一课

1月2日至3日,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举办新入职人员培训班,用专业知识和党性教育为新入职人员“充电赋能”。市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湘淮作开班动员讲话,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李淑玉参加见面会。      开班仪式上,11名新入职人员从个人学习经历、专业背景等方面作介绍发言。王湘淮对新同事的加入表示祝贺和欢迎,他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生力军,也是资规事业发展的接班人。资规工作是一项具有时代意义、使命光荣的工作,大家要摒弃“天之骄子”的自满,摆脱初入职场的迷茫,鼓足昂扬向上的士气,珍惜岗位,为资规事业欣荣发展贡献新生力量。      王湘淮指出,资规部门是规划江山、改变江山的参谋者与建设者。资规专业涉及面广、内涵博大精深,要注重学习提升,不断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他寄语大家,选对赛道,人生事半功倍。要审慎选好职业发展道路,明确优势与目标,精准切入契合自身的工作领域,为个人成长与职业发展筑牢根基;经天纬地,学问成就。要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风貌,向书本求知、向实践取经、向前辈请教,全方位、深层次、多角度地汲取知识养分,尽早实现知识结构的跨界融合,提升职业素养与综合能力;实干兴业,奉献是福。要秉持对时代和历史高度负责的态度,立足本职岗位,以实干精神推动自然资源事业蓬勃发展,在奉献中实现自我价值,为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贡献坚实力量。      此次培训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涵盖公文写作、办文办会、政务礼仪等专业辅导,赠送《习近平关于自然资源工作论述摘编》书籍,并带领学员前往夏明翰故居接受党性教育。      培训结束后,全体学员纷纷表示,要努力把培训成果转化为坚定的信仰、拼搏的汗水、绽放的青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以青春之姿答好“时代之问”,踔厉奋发,奋楫笃行,在干事创业的赛道上书写奋斗华章。

贵州省清镇市出台“四乡”人才优惠政策

日前,贵州省清镇市出台一系列“四乡”人才优惠政策文件,各项政策文件从岗位招录、晋升途径、见习补助、就业补贴、创业补贴、融资服务、创业奖励、创业帮扶、住房保障、落户奖励、政策兑现等多个方面为“四乡”人才在清镇干事创业提供政策支撑。 在政策优惠方面,贵州省清镇市联合人社、科技、工信、住建、文旅等多个部门,全面梳理支持“四乡”人才发展的政策,建立“四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支持政策清单,部署了11条共性政策和17条个性化政策。着力解决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创业补助及贷款、减税降费、住房保障及优质项目扶持等问题。如持续实施“雁归兴贵”行动计划,优化办理流程,重点推行取消反担保门槛的“创帮贷”和“青鸟贷”,加大对返乡创业人员的政策扶持力度。 同时,积极搭建平台,增强服务力。一方面通过“四乡”人才座谈会,以乡情感召、政策吸引、事业凝聚人才,引导他们带资金、带项目、带技术返乡创业;另一方面依托市、乡(镇、街道)和村(居)构建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和服务平台,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人才服务、劳务派遣、技能培训、创业指导、项目扶持等公共服务,并通过线上线下招聘会及服务平台发布岗位信息,为返乡创业人员提供人力资源支撑。 据了解,为有序引导大学毕业生到乡、能人回乡、农民工返乡、企业家入乡,清镇市将“四乡”人才助力乡村振兴作为“书记工程”,大力推动各乡(镇、街道)通过坝坝会、座谈会等方式,对“四乡”人才进行分类摸排、全面盘点,建立动态管理的“四乡”人才库,目前人才库已有4530人。 来源:驰骋网

重磅!中国石化湖南衡阳分公司举办手持式FID设备培训,让你了解新技术的魅力!

为持续提升基层环保管理水平、加强环保监测队伍建设,切实推进库站现场挥发性有机物(VOCs)自测,12月24日,中国石化湖南衡阳石油分公司组织开展手持式FID设备培训,各县区公司、油库管理员、加油站站长共计22人参加。 此次培训以“理论知识讲解+现场实操练习”模式开展,特邀杭州谱育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工程师详细讲解设备配件安装、性能特点、参数设置、操作方法、检测要求及注意事项等内容。 组织参培人员在大浦油库、衡东第六加油站进行实操练习,结合工作实际,针对卸油区、储油区、加油区等位置油气泄漏检测要点,参培人员轮流上手练习、实践,较好地掌握了设备功能、操作技能。 通过培训,进一步提升了库站监测队伍综合素质,助力基层环保自测更专业、更精确、更高效。下一步,中国石化湖南衡阳石油分公司将继续深入开展环保培训,夯实依法合规管理,强化关键环节管控,坚定不移走好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之路。(张丹)

辣鲜香!衡阳10余种酱菜香飘海内外市场

12月24日,在位于湖南省衡阳市珠晖区茶山坳镇黄洲村的衡阳梦缘食品有限公司一片忙碌。车间内,工人们正忙着装瓶、封口、贴标,将打包好的酱菜分拣装箱;检验室里,工作人员在进行产品检验。董事长夏唐生正在查看产品质检报告,每天巡查产品质量已成为他的习惯。 经过检验,每天有近3万瓶“金甲岭”“缘辣乔”“夏家咀”牌酱菜“走上”各地食客的餐桌。从只生产一种产品的家庭小作坊,到产品种类多样的复合型酱菜食品企业;从仅在衡阳本地零食门店销售,到形成“线上+线下”的海内外销售模式……过去的九年间,夏唐生凭借小酱菜闯出了大市场。 工人们正忙着装瓶、封口、贴标,将打包好的酱菜分拣装箱(唐兰荣 摄) “这批是发往广州的,这批是发往上海的……”夏唐生指着车间内一箱箱已经打包好的成品酱菜介绍。他介绍道,这些酱菜以其独特的风味和优良的品质赢得了广大消费者的喜爱,成了许多人餐桌上的必备“下饭菜”。特别是临近春节了,市场需求更加旺盛,公司不得不加大生产力度以满足市场需求。 伴随着衡阳梦缘食品有限公司的发展,萝卜、黄瓜、辣椒这些湘南地区每家每户饭桌上最普通的小菜登上了大雅之堂,变成了热销产品。当谈起酱菜生产的传统工艺和现代科技相结合的问题时,夏唐生展开了话题,科普了一回酱菜加工中的独门技术。“我们的产品是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像我们车间加工,不同的气候,工艺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原料,配方也是不一样的,牵扯微生物学、发酵、食品工程,这是很综合的一个学科。” 在酱菜事业红火的同时,夏唐生不忘帮助他人。目前,该公司吸纳的工人大多是当地村民,并和多家本地合作社进行洽谈合作。“既然是衡阳本土酱菜,我就要用本土农产品做原料。”夏唐生说,希望用匠心制作出来的酱菜香飘更远,未来成为家喻户晓的衡阳美食“名片”。 包装好的产品等待发往电商平台(唐兰荣 摄) 据了解,衡阳梦缘食品有限公司在推动酱菜产业发展的同时,还积极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通过全区域布局、全链条发展,将种植、回收、加工、销售等环节紧密衔接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这种模式不仅为公司提供了稳定的原材料来源,还带动了当地农户增收致富,实现了公司与农户的双赢。目前,公司通过订单直接联系蔬菜基地面积已超过1000亩,菜农平均每亩年产值近6000元,为当地菜农开辟了一条致富的新路子。 “有了梦缘这个公司订单收购,我们种植的蔬菜根本不愁销路。”种植大户陈靖兴奋地说。近几年陈靖专门给衡阳梦缘食品有限公司供应萝卜、辣椒等原料,年收入近800万元。 目前,衡阳梦缘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酱菜有10余个品种,产品销往长沙、广州、上海等全国各地。“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湖南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湖南省电子商务协会会员单位”“衡阳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衡阳市工业品牌培育示范企业”等荣誉见证了衡阳梦缘食品有限公司在蔬菜食品深加工行业的累累硕果。 “今年,我们又开发了黄花菜、酸辣脆笋等新品,成为‘爆款’,公司产品也远销海外,年产值已达6000余万元。下一步,我们将争取辐射万亩蔬菜种植基地,公司年产值突破亿元。”夏唐生谈到下一步的发展计划时信心满满。 如今,小酱菜不仅是老百姓常见的佐餐食品,也成为珠晖区的一项特色产业。酱菜产业风生水起,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发展拓宽了农民的致富路,助力了乡村振兴。(唐兰荣)

衡阳市雁峰区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全面调查正式启动

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国民经济核算改革的要求,从2024年年报开始,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将由原来的“抽样调查”改为“全面调查”。为确保劳动工资统计改革落实落地,12月20日上午,衡阳市雁峰区统计局举办全区机关事业单位2024年劳动工资年报暨2025年定报统计业务培训会,安排部署全区机关事业单位2024年劳动工资统计年报和2025年定报等相关工作。 会议传达了《湖南省统计局关于做好机关事业法人单位劳动工资统计工作的通知》精神,对“统计云”平台操作方法和制度指标进行了讲解,对报表填写事项、统计方法、统计口径进行了说明,并运用实例进行了现场操作演示,确保参会人员“会操作、懂填报”,为高质量完成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会议强调,要高度重视,提高思想认识。机关事业单位劳动工资统计事关民生,是国家经济主动适应统计改革的要求,要认真学习方法制度,切实扛牢责任,做到应统尽统,颗粒归仓。要依法统计,确保数据质量,严格调查流程,重点关注审核从业人员人数、工资总额等核心指标,切实做到即报、即审、即验,全面提高报表数据质量。要强化质效,做到数出有据,加大与调查单位、行业管理部门沟通衔接,盯紧报表时间节点,按时完成劳动工资数据上报工作,同时建立完善统计台账,确保源头数据真实可靠。(胡微琛)

衡阳市雁峰区领导开展“四下基层”调研和巡河工作

12月18日,衡阳市雁峰区委书记王燕前往隆桥村和幸福河开展“四下基层”调研和巡河工作。 王燕沿着幸福河一路巡查,仔细察看河道保洁、水域状态、排污口整治等情况,详细听取河道环保工作落实情况汇报。王燕强调,要坚决扛起生态环境保护政治责任,以更高标准、更严要求、更实举措,扎实推进水环境治理工作,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生态底色,为人民群众创造优美宜居环境。要严格落实河长制,压紧压实各级河长责任,严格按照河长制要求做好河流巡查和检查督导等工作,及时发现、解决问题。要建立长效管护机制,常态化开展河道巡查监管及环境治理工作,持续提高河道管理质量和水平,确保流域水质稳定达标。要加大宣传力度,增强群众生态保护意识,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支持、参与监督的良好氛围,共同打造幸福河优美和谐的水域生态环境。 王燕来到隆桥村村委会,与村“两委”干部面对面交流座谈,详细了解村集体经济发展、基层治理以及群众生产生活等情况。王燕强调,要强党建,坚持党建引领,切实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筑牢基层战斗堡垒。要选优配强“两委”班子,加强班子队伍建设,不断提能力、转作风、强担当;要强化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为“车”减负、为“马”赋能,着力破解基层治理“小马拉大车”突出问题。要强产业,着力在品种选育、技术创新、精深加工、市场营销等方面下功夫,切实提高农产品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要优化环境,扎实做好森林防灭火工作,进一步压紧压实各方责任,切实做到严管源头、严防死守、严阵以待,全力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生态安全。(彭郴临 周继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