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自媒体已成为信息传播的重要力量。然而,在流量经济的驱动下,部分自媒体为了博取眼球、赚取利益,不择手段地制造谣言、歪曲事实、恶意炒作,甚至突破法律与道德底线,严重污染了网络生态。这些乱象不仅让广大网民深受其害,也损害了社会公共利益。加强自媒体乱象整治,已刻不容缓,它不仅是维护网络清朗环境的必然要求,更是推动网络世界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

自媒体乱象的表现形式多样,危害不容小觑。一些自媒体为吸引流量,无中生有、移花接木,炮制“标题党”文章,甚至编造涉社会热点的谣言,误导公众;部分账号以低俗、恶俗内容博取打赏,或利用老年人、未成年人等群体进行流量变现;更有甚者假冒官方机构、新闻媒体,发布虚假信息,实施网络诈骗。这些乱象不仅破坏网络舆论生态,更侵蚀社会信任,甚至威胁社会稳定。如近期我市通报的典型案例中,习水县某自媒体账号为博取关注、蹭炒热点,发布打造低俗人设、违背公序良俗的短视频,汇川区某自媒体账号编造地震谣言造成群众恐慌等,其恶劣影响已触及社会容忍的底线。

整治自媒体乱象,需从源头上切断乱象滋生链条,构建“平台负责、行业自律、社会监督、法律保障”的治理体系。

一是压实平台主体责任。网站平台作为信息传播的“第一关口”,必须健全账号注册、运营、关闭的全流程管理机制,严格资质审核与内容把关。对违规账号,要果断采取封禁、限流等措施,杜绝“流量至上”的纵容心态。中央网信办发布的“自媒体管理十三条”明确要求,限制违规账号获利渠道,斩断利益链条,让违规行为“无利可图”。

二是强化法律与经济手段。对造谣传谣、网络诈骗牟利等违法行为,公安机关需依法严惩,加大典型案例的宣传力度,形成强大震慑效应,全力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探索建立经济约束机制,如没收违法所得、限制广告分成等,从经济利益层面遏制违规违法的动机。对于屡教不改的自媒体账号,加大处罚力度,提高其违法成本,使其不敢触碰法律红线。网信部门要积极上报,争取上级网信部门对自媒体账号的处置。

三是提升公众媒介素养。通过短视频、微电影等形式,加大对《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律法规的普及宣传,加大公众媒介素养教育,引导网民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主动举报不良内容,形成“全民监督”氛围。通过举办网络安全培训班、讲座、座谈会等活动,提高公众对信息的辨别能力和判断能力,引导公众自觉抵制不良信息,不被谣言误导。通过案例分析,让公众更加深刻认识到自媒体乱象的危害,增强其参与网络治理的积极性。

整治自媒体乱象不能“一阵风”,需要多方合力、持续攻坚。自媒体从业者亦需强化自律,恪守道德与法律底线,以社会责任为先,不为流量而妥协,不为利益而迷失,持续输出优质内容。网站平台需加强账号管理,强化内容审核,提升信息内容质量。网信、公安、市场监管等部门需强化协同治理,常态化开展专项行动,及时查处违法行为。畅通投诉举报渠道,接受公众监督,积极受理处置,唯有行业、平台、政府、公众四方同频共振,方能铲除乱象土壤,让网络空间天朗气清。

网络空间不是“法外之地”,更不应是道德真空地带。面对复杂多变的网络生态,唯有以法治为基、以责任为绳、以共识为纽带,才能构建一个清朗、有序、充满正能量的网络世界,让互联网真正成为传播真理、凝聚共识、服务社会的广阔天地。

来源:遵义市新闻传媒中心

作者:喻德江

作者 利哥

黔ICP备2024026900号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440号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1-2024 驰骋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85077405 | 邮箱:1583068703@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新都会四期20栋2层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