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您好,这是民法典应知应会200条,可以了解一下。”7月15日下午4时半,衡阳市雁峰区司法局组织了十多名返乡大学生志愿者,带着满满的法律知识“干货”,来到市府路美食街区,开启了一场“声”入人心的普法之旅,为商圈企业注入法治力量。
这是雁峰区“大学生送法入企”活动的寻常一幕,却藏着普法工作的巧思。近年来,雁峰区以“三个一批”工程为抓手,悄然织就一张覆盖城乡的普法网络。通过培养特色普法队伍、打造基层法治驿站、创新多元普法活动,让法律走出条文、走进生活,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守法普法“雁峰模式”。
一批队伍:“1+1+N”,普法力量“沉下去”
“招募啦!大学生志愿者看过来!”7月9日,雁峰区司法局发布的普法志愿者招募令刚一发出,就吸引了一批大学生报名参与。暑假伊始,首批志愿者便顶着炎炎烈日深入社区、企业,向群众发放《规范涉企行政检查明白卡》,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家常话解读法律条文,把居民、商户需要的法律知识送上门。

青春力量送法进商户。
“这几年商圈里的普法活动越来越多。”市府路一家泡菜店老板边翻宣传册边说,“这些普法知识,让我们更自觉地诚信经营、合法经营。市场环境好了,顾客才会多,生意才能长久。”有不少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表示,“这样的宣传活动很及时,让我们对涉企行政执法的‘规矩’有了更清晰的认识,现在扫码就知道谁来查、查什么,为今后安心经营、长远发展增添了信心。”
在黄茶岭街道幸福社区,“法律明白人”周正国最近又用法律知识巧解电梯维修难题——通过细致讲解房屋维修基金的相关规定,让争执不下的居民达成共识。“社区里的家长里短,往往藏着法律知识点,把法规普及讲透了,就是化解难题的‘金钥匙’。”周正国说。
“我们构建了‘1名村(社区)法律顾问+1名大学生志愿者+N名法律明白人’的普法模式,让专业力量与群众力量形成合力。”雁峰区司法局普法与依法治理股负责人介绍。
目前,全区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志愿者达700余名,培育了“法律明白人”示范员278名,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等专业人员100余人,为普法工作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一批驿站:组团上门,服务送到“家门口”
“楼下乐队排练太吵,老人没法休息!”不久前,先锋社区“商圈法治驿站”接到居民投诉后,社区党委书记、人民调解员、律师、物业经理迅速组团上门。律师援引《声环境质量标准》耐心解释,乐队成员当场承诺调整排练时间、降低音量,一场纠纷高效化解。

“商圈法治驿站”调解纠纷。
这个不足50平方米的“商圈法治驿站”,自2023年初成立以来已成为群众信赖的“解忧站”。由社区与商圈党组织牵头,整合多方力量,这里不仅提供法律咨询,还能快速调处噪音扰民、讨薪维权等民生难题,被群众亲切称为“家门口的老娘舅”。今年,驿站推出“流动服务”,志愿者每日下沉商户排查矛盾,从解决广告牌遮挡门店,到规范电动车停放,40余起纠纷在萌芽状态得到化解。
目前,雁峰区已根据不同区域特点,建成商圈、景区、社区等各类法治驿站,其中,“商圈法治驿站”为辖区内市府路商圈提供“一门式”法治服务,获评全市新时代“枫桥经验”先进典型,经验做法被中央、省、市主流媒体宣传推介。
这些遍布城乡的法治驿站,是把普法和服务拧成一股绳的“关键节点”。雁峰区司法局先锋司法所所长文媛表示,“我们把普法融入服务,群众来咨询时先讲清相关法律规定,处理问题过程中随时解答法律疑问,事情解决后再结合案例总结法律要点,让群众真切觉得法治服务就在眼皮子底下、用起来方便!”
一批活动:走出条文,法治有了“新玩法”

普法宣传进校园。
“沙包进啦!”今年4月,铜桥港小学的“哪吒空降校园・普法运动会”上,欢呼声此起彼伏。孩子们唱着法治歌曲闯关,在接力游戏里你追我赶,知识问答时小手举得老高。“父母不能随意打骂孩子”“被欺负要及时告诉老师”——这些法律常识,就在这热闹中被大家记牢了。
针对不同人群,雁峰区的普法各有妙招。在学校,“大手拉小手”“利剑护蕾”等活动实现全覆盖,不少学生从“学法律”变成了“讲法律”的小使者;对“关键少数”,通过领导干部任前考法、带头讲法、年度述法等,推动学法成为工作日常,国家工作人员学法考试参考率、通过率连续多年保持100%,累计有11000余人次参与。
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非遗+法治”的新玩法。扎染、剪纸这些老手艺和法治故事结合,变成了能看能懂的文创作品,还拿了省级奖项。而“宪法宣传周”“民法典宣传月”期间,300多场讲座、演出走进机关、企业、农村,将宪法、民法典送到大家身边。
如今,雁峰区的法治宣传普及率已稳稳超过95%,一连串亮眼成绩见证着雁峰区普法工作的成效:雁峰区司法局捧回了“八五”普法中期表现突出单位的荣誉,2个村(社区)成功跻身全国民主法治示范行列,5个村(社区)获评省级民主法治示范村(社区)。
“法治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治的根基在于民心。”在雁峰区司法局党组书记、局长王特辉看来,雁峰区以“三个一批”工程构建普法网络的实践,正是基层普法工作从“单向传播”向“双向互动”、从“条文普及”向“精神浸润”转型的生动体现。
守法者顺,奉法者强。“法治”沉淀雁峰特质,正成为雁峰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伍施施 肖子立 贺璇 蒋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