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衡阳市蒸湘区大栗新村社区一处由废弃配电房改建的党群服务站内暖意融融。居民们与党员邻长们围坐一堂,热烈讨论着增设充电桩的方案。“安装位置要避开儿童活动区”“费用和安全很关键”“多设几个点既方便又不扰民……”居民陈大姐等人的建议被邻长薛新华、王萍一一认真记录、及时回应。通过充分协商,方案初步成形,为后续优化打下了坚实基础。这是蒸湘区推行“五邻”工作法的一个生动缩影。

区消防救援大队组织开展小区减灾防灾宣传活动
自深入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开展以来,蒸湘区广大党员干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践行“四下基层”制度,深化“走找想促”活动,创新探索出“党建聚邻、恳谈睦邻、联户近邻、服务暖邻、文化润邻”的“五邻”工作法,精准聚焦群众急难愁盼突出问题,靶向发力、有效解决,全方位提升居民群众的安全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党建聚邻”强堡垒,筑牢邻里“主心骨”
如何将党的领导直达基层“神经末梢”?蒸湘区给出的答案是:把支部建在小区上。在学习教育中,区委充分发挥党组织牵头抓总作用,大力实施小区党建“堡垒工程”,构建起“社区党组织—小区党支部——楼栋党小组——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服务网络。

名仕华府小区开展端午包粽子比赛
近日,记者走进大栗新村、星悦湾、和馨苑等小区,原本的废弃配电房、架空层焕然一新,成为党群服务站和邻里中心,承载着议事、服务、活动等多重功能。
名仕华府小区打造的“红馨管家”服务品牌尤为亮眼,在小区党支部引领下,团队成员以细致入微的服务赢得居民交口称赞,助力该小区获评全市法治物业示范小区。
据了解,该区2000余名居民党员、780余名机关在职党员,特别是124名年轻干部下沉到49个社区开展“到邻里报到,在小区服务”,有力打通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
蒸湘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每个小区党支部都是坚强的战斗堡垒,是构建和谐家园的核心力量。‘党建聚邻’让党的关怀更可感可及。”
“恳谈睦邻”汇民声,搭建协商“连心桥”
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在畅通群众表达渠道。在学习教育中,蒸湘区通过搭建“邻里恳谈会”“邻里茶话会”民意直通车,畅通群众表达诉求、参与治理的渠道,实现“听民意、察民情、解民忧”。

小区开展邻里茶话会
在星美新外滩小区定期召开的“邻里茶话会”上,社区、物业、党员代表、居民代表齐聚一堂,聚焦环境卫生、设施维护、邻里关系等身边事进行深入讨论。仅2025年,该小区就召开恳谈会3次、政策宣讲会6场,收集意见建议10余件。问题在恳谈中发现,共识在协商中凝聚。
针对廖家湾社区有线电视台家属区个别居民因随意投放垃圾引发邻里矛盾的问题,社区党组织牵头召开居民恳谈会。会上,居民集中反映了投放点距离远、时段不便等痛点。经充分协商,社区优化调整了垃圾桶点位布局。同时,创新引入居民自治机制,推举热心居民担任垃圾分类督导员。经此,该区域垃圾分类准确率显著提升至92%以上,环境改善明显,有效化解了邻里纠纷。
如今,以小区党组织为领导核心,业委会、物业、居民代表共同参与的协调共治机制已在全区普遍建立。
“如何激活居民参与热情?‘恳谈睦邻’营造了议事的民主氛围,让大家感受到主人翁的归属感。”蒸湘区委组织部负责人如是说。
“联户近邻”促和谐,织密邻里“情感网”
邻里和睦是社会和谐的基石。蒸湘区将片组邻“三长制”作为学习教育中紧密联系群众、深化基层治理的关键载体,在建好“先锋队”、搭好“信息网”、理好“身边事”上聚力用功。
高塘湾社区组建了一支由善于沟通的片组邻“三长”组成的调解员队伍。他们发挥“熟人”优势,整合司法、警务、律所等资源,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恳谈、禁毒宣传、文明交通倡导等活动,营造遵规守法的和谐氛围。
香江社区通过“微网格”管理,明确了9名片长、22名组长、218名邻长的责任区域,联系覆盖3274户居民,基本实现了“纠纷不出网格、矛盾不出社区”。
蒸湘区还创新推出“组织引、群众推、两委议、党工委审”的邻长推选机制,将大量在职、离退休党员(占比47.2%,共3924人)纳入邻长队伍,建立片长、组长、邻长三级微信群,形成“发现—反映—解决—反馈”闭环机制,做到“居民吹哨、邻长报到”。

小区“三单制”志愿服务模式
高塘湾社区和采霞社区的实践成效显著,成为全省片组邻“三长制”培训班现场观摩点并作经验分享。
蒸湘区委组织部负责人表示,“‘联户近邻’既发挥了党员示范带动和群众自治效能,更在日常互助中传递着邻里温情。”
“服务暖邻”聚民心,打造宜居“幸福园”
回应群众急难愁盼,是创新治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学习教育中,蒸湘区以党建为引领,通过建强服务队伍、深化智慧赋能,做实做优便民惠民服务。
“智慧小区”建设如火如荼,增强了监控预警、应急响应和跨领域协调能力。呆鹰岭镇愉景新城社区依托“党建+互联网”平台,利用大数据为居民精准提供日间照料、亲子教育、就业指导等个性化服务,基本实现“小事不出楼栋、大事不出社区、服务不缺位”。
蒸水花苑小区通过“党建+自治”模式,成功解决池塘观景台修缮、安装智能监控和充电桩等难题,惠及500余户居民,实现了从“无人管”到“一起管”的蜕变。
祥光社区“党建引领、多方协同”机制在金裕花苑老旧小区加装电梯纠纷调解中发挥关键作用,让80多岁的唐奶奶等老人告别爬楼之苦。
全区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建设,建立独居老人等重点群体台账,做实帮扶工作,打造“银龄互助·党建暖心”品牌;依托长者食堂构建“1+N”老年助餐网,让老年人在家门口享受可口饭菜。

采霞社区开展“清风拂初心,关爱老年人”主题活动
大栗新村社区“守望幸福‘衡阳群众’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开展政策宣讲、环境整治、义诊关爱等活动,用接地气的服务密切党群关系。同时,“蒸湘义警”等社会治理创新项目入选中国改革2024年度案例,为共建温馨家园提供坚强保障。
“基层治理关键在人,‘服务暖邻’让居民享受便利的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参与治理的主人翁意识。”蒸湘区委组织部负责人指出。
“文化润邻”增活力,共育社区“文明风”
针对城市生活中“比邻而居”却日渐陌生的挑战,在学习教育中,蒸湘区以“睦邻”文化为核心,通过举办丰富多彩的邻里文化活动,增强社区凝聚力。
融冠亲城小区“红韵文艺先锋队”开展红色文化活动,成为亮丽风景;红湘街道定期举办文艺演出、书画展、乒乓球赛、朗诵比赛等“邻里文化节”,成为居民联络情感的重要平台。这些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区营造了浓厚的守望相助氛围。

石狮堰社区民声回音壁
与此同时,蒸湘区各社区还积极发掘党员群众特长,组建“邻里帮帮团”,将政策咨询、法规宣传、文艺表演等送到群众“家门口”。
据统计,蒸湘区每年举办“我们的节日”主题邻里文化节数百场次,吸引400多名居民加入“邻里长”队伍,为居民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意见收集、事项办理等常态服务。尤其是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收集群众急难愁盼问题950余个,已解决760余个。
“在学习教育中,全区始终坚持开门搞教育,让群众成为参与者、评判者。”蒸湘区委书记曾梦龙表示,“五邻”工作法密切了党群关系,传递了党的关怀。从党群服务站、协商平台的建立,到“三长制”“三单制”的推行,再到文化活动的滋养,每一步实践都凝聚着党组织的智慧,见证着群众获得感的提升。站在新起点,蒸湘区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下的“五邻”工作法,奋力探索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崭新路径,绘就更加美好的幸福画卷。(胡建军 谢睿 胡馨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