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第三届湖南旅发大会在衡阳圆满落幕。盛会余温未散,底蕴深厚的衡阳市雁峰区随即交出惊艳答卷:今年以来,该区接待千人规模旅行团10余批次。今年上半年雁峰区接待国内外游客总消费28.6715亿元,同比增长14.07%;接待国内外游客269.8541万人次,同比增长13.53%。
数据背后,是一场关于文旅发展的静水长流:衡阳市雁峰区正以创新的魄力与细节的温度,将节会流量转化为城市发展的持久能量,让游客在此停驻、回味,让老城在文旅新生中焕发恒久魅力。
空间重构:“三区融合”盘活城市资源
7月27日傍晚,夕阳给回雁峰广场地面镀上一层暖金。陈女士带着刚在雁峰公园游玩尽兴的孩子,转角便走进了福寿街的咖啡店小憩。

福寿街经过修缮,成为拍照打卡新热点。
“逛公园、喝咖啡、吃小吃,遛娃看景全不耽误,太方便了!”陈女士由衷感慨。
去年以来,雁峰区创新探索出一条“社区、景区、商区”三区融合的新路径。以社区为基础载体,通过城市更新,整合居民生活空间与景区文旅资源、商区消费业态,构建覆盖“吃住行游购娱”全要素的文旅产业链。
从前,景区与商区各自为战,市民游客在游览完景区后,难以快速找到配套消费场所。“三区融合”模式则让社区、商区与景区实现了功能协同——社区为景区注入人文内涵,景区吸引大量客流,商区承接消费需求。
如以雨花亭社区为核心,雁峰区串联起南岳第一峰景区与大雁文创亲子乐园,形成“步行15分钟可达”的文旅网络。居民推窗见绿,抬脚即景,日常生活与文旅场景在此交融。
景区内的福寿街通过咖啡店、小酒馆营造休闲氛围,传统美食店提供本土特色商品;相邻的市府路美食文化街区汇聚了各地风味,游客在游览后可直接前往品尝美食。这种“逛吃一体”的模式有效延长了游客停留时间,并推动文旅资源向消费场景转化。
不搞大拆大建,重在“点石成金”。雁峰区在“三区融合”的过程中更注重保护老城肌理,“盘活”存量空间,唤醒街区活力。
每周六晚上,在中山南路与先锋路交会处,华南集团二楼的小阳台上,一把吉他、一个麦克风,搭建起简易的街头舞台,怀旧金曲接连唱响,吸引市民游客驻足观赏。
类似的“演艺新空间”散落于居民楼、旅游景区和核心商圈。市民游客信步而至,逛街区、看演出、品美食,一气呵成。既降低了成本,又集聚了人气。

福寿街业态丰富,传统美食店吸引市民游客驻足。
“微改造”的绣花功夫,正悄然唤醒城市沉睡的“边角地”。秉持“最小干预、最大保护”的理念,雁峰区深度挖掘地域文化,将老街旧巷打造为集观光、消费、娱乐于一体的综合空间。
蝶变处处可见:市府路修复衡永郴桂道署旧址,铺设麻石地面,在沿街商铺安装仿古门头,古城风韵扑面而来;重新修缮福寿街,闲置空地变身“福寿文化展示空间”,青砖白墙的建筑群搭配非遗展示,成为拍照打卡新热点。
业态升级:多元场景点燃人气引擎
今年6月,回雁峰旅游区灯火璀璨、“热力十足”。“衡阳烟火秀暨光影嘉年华”在潇湘八景文化创意场上演:火壶翻飞、烟花如瀑、光影奇幻。绚烂的烟花映亮攒动的人影,十几个游乐项目与数十家小吃摊位前排起长龙。

潇湘八景文化创意场开展主题活动。
这场夏日狂欢累计吸引市民游客超2万人次。它以“活动聚人气”的巧思,将静态的文化空间,转化为充满活力与共鸣的沉浸式现场,让游客从“看景”变为“入景”。
“顺应市场消费新形势、新需求,积极打造消费新场景,激发消费新活力,让游客乘兴而来,尽兴而归。”雁峰区委书记王燕的话语,为区域文旅升级锚定了方向。
在这一思路指引下,雁峰区持续擦亮“潮玩雁峰”品牌名片,着力发展特色街区和消费集聚区,创新策划潮玩活动,以层出不穷的新业态点燃人气引擎。
市府路美食文化街区瞄准夜间市场,在备受年轻人推崇的“潮玩”业态上发力,打造“吃喝玩乐”一站式服务。街区拥有餐饮、娱乐、休闲类商户280多家,数码电竞商户130多家,私人影院、密室逃脱、PS5体验馆、电竞馆等新潮体验遍地开花。日均客流量最高达3万人次,带动商户营业额提升30%以上。
回雁峰旅游区推出多元化沉浸式消费体验,相继建成了大雁文化体验馆、大雁文创亲子乐园、“心社1921”红色文化基地等项目。特色餐饮挑动味蕾,非遗文创传递匠心,书舍茶苑沉淀时光……10余家新锐业态在此蓬勃生长。
“文旅活动已成为景区活力的重要支撑。”雁峰区文旅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去年以来,回雁峰旅游区精心策划各类文旅活动超100场次,成功塑造了“Luna Kpop随机舞蹈”“‘爱在首峰’月头相亲嘉年华”等活动品牌。“目前,景区每周都会推出不同的主题活动,确保新鲜感不断档。灯光秀和公益电影放映已每晚常态化开展,持续聚拢人气。”该负责人表示,仅今年7月,景区就吸引了超10万人次市民游客慕名而来。
这股热度转化为了实打实的荣誉。如今,雁峰区已成功打造国家4A级景区3个、国家3A级景区3个。市府路美食文化街区先后获评“湖南省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湖南省旅游休闲街区”。
长效致远:民心所向铸就文旅常青
文旅常青的根基,在于基础设施的硬支撑与人文关怀的软实力。雁峰区将民意置于核心,开展“首峰夜话”“逢四说事”“圆桌议事会”等恳谈会120余场,328条“金点子”落地生花。

市府路美食文化街区上演惠民演出,人气爆满。
南岳第一峰项目改造老旧小区房屋栋数80栋1403户,万花园小区重铺下水管、新增停车位、加装电梯,旧貌换新颜。
中山南路既保留了历史肌理,又通过地下管网更新、路面油化、立面整修等,根治老旧小区“停车难、路面破、管网堵”等民生难题。
新谋划余德堂片旧改、二水泥厂片旧改项目,将补齐老城居民集聚区基础设施落后、居住环境杂乱、安全隐患突出等短板,提升人居环境。
服务的温度,见于细微之处。健身器材点缀街角,休闲座椅随处可见,4个高标准的4A级景区公厕投入使用,新增居民休闲场所5万平方米,1000余个停车位有效缓解“一位难求”问题。去年以来,雁峰区累计改造611栋老旧楼宇,惠及2.14万户居民,20.8万雁峰人成为“家园变景区”的直接受益者。
服务的温度,更见于人心之间。
今年3月,南岳第一峰景区迎来了一批来自新加坡的“银发”旅行团。从游客抵达那一刻起,暖心服务便如影随形:回雁峰广场上,悠扬的迎宾交响乐已奏响;步行至福寿街,身着古装的NPC热情互动,古筝表演余音袅袅。
80岁的游客孙阿妹刚下车,景区便提前备好代步轮椅,并由义警一路暖心推护,全程陪伴其游览。“风景优美,服务更暖心!”孙阿妹对景区的周到安排由衷赞叹。
“要留住游客,除了硬件设施,更要从细节入手,把游客的参与感、代入感和体验感放在首位, 给他们带来满满的情绪价值。”雁峰区城市综合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凌说,为此,回雁峰旅游区与湖南海外旅行社紧密合作,深度对接客户需求,为他们量身定制个性化接待服务。
正是这种以游客为中心的理念,促成了城市与游客间珍贵的“双向奔赴”。旅发大会过后,雁峰入境游热度攀升,新加坡、马来西亚等东南亚客源显著增长,香港、韩国等地旅游团亦在接洽中,雁峰文旅吸引力正跨越山海,持续辐射。
当聚光灯转向日常,雁峰区用一场关于融合、焕新与长效的实践证明:真正的“文旅兴城”,不在于一时喧哗,而在于让文旅基因浸润城市肌理,让每一位居民与游客都能在此获得归属与惊喜。
本文图片均由雁峰区委宣传部提供
作者: 旷善 曾愉捷 周仲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