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绥阳县枧坝镇黄鱼中心敬老院的龚大爷和曹大爷结伴,到医院做定期检查,慢步十分钟后,便到了枧坝镇卫生院黄鱼分院,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医生。

“老人家,最近有没有按时吃药?我看您的血压有些偏高,生活中自己还要多加留意,确保身体健康……”诊室里,医师周航一边细心地检查老人的身体状况,一边叮嘱安抚,让老人感受到家一般的温暖。
完成一系列检查后,老人们再次结伴返回敬老院,继续一路上未完的话题,笑声不断。短短几分钟的路程,老人们享受到了便捷的医疗服务,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与温暖,晚年生活也变得更加快乐。
回首以往,当地群众可从未享受过如此便捷的医疗服务。
记者了解到,黄鱼村及其周边区域,总人口超过一万人,人口较为密集,其中老年人口占比较高。以前群众就医,到最近的枧坝镇卫生院要走12公里路程,到县级医院距离达到15公里。看病拿药一度颇为折腾。

如何让群众更方便“看上病”“看好病”?
近年来,绥阳县中医医院致力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疗卫生共同体建设,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和乡镇卫生院组成“一家人”,拓宽打通人、财、物关系渠道,帮助基层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推动分级诊疗制度“落地”,实现基层医疗“城乡联动、乡村互助”,让更多群众就近“看得上病”“看得好病”。
同时,该院还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4年分批次派遣72名医务人员至医共体分院,提供医疗指导服务,通过临床科室结对帮扶和业务指导,不断提高基层医疗服务的质量与水平。
据了解,黄鱼分院利用村里的闲置房屋进行了改造与升级,是一个占地面积约15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小巧精致。巧妙的规划,不仅盘活了乡村闲置资源,也为村民们搭起了一个近在咫尺、温馨如家的医疗服务平台。

今年6月,黄鱼分院正式投入运营,配备了包括医护及后勤在内的12名工作人员,设有7间病房18张床位,能够为内科、外科、妇科、儿科等多个科室的患者提供全面诊疗服务。
同时,分院还提供住院治疗、B超检查、医保结算及药品配送等在内的一站式便捷医疗服务。
枧坝镇卫生院院长祝元龙表示,尽管分院规模不大,但功能齐全,可以满足周边一万多群众的医疗需求。他打趣道:“这里一应俱全,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从枧坝镇政府出发,沿着蜿蜒的山路驱车20分钟约15公里路程,便抵达海拔1300米高的井坝村。尽管地处高山地区,同样也是枧坝镇一个上万人口的稠密村庄。

此前,村里仅有一个卫生室,一名村医,仅能为村民提供常见病、多发病的初步诊治,而面对复杂的病症,往往难以提供及时有效的治疗。
鉴于群众就医实际需求,包括住院输液、治疗、药房、诊断、处置等综合服务,在绥阳县中医医院的支援下,于2023年成功设立了枧坝镇卫生院井坝医防融合示范点(井坝分院)。
同黄鱼分院一样,井坝分院的整体配置也是一应俱全。两个分院自运行以来,日均接诊量分别均为50人次左右。
“以前遇到凝冻、暴雨天气时,群众往往无法及时就医,出行也十分不便。只有赶场日才有中巴车,有私家车和摩托车的人相对较好。”祝元龙说,自从成立了井坝分院后,这些问题都得到了有效解决,当地群众享受到了便捷的医疗服务。

井坝村村民李大姐,谈起井坝分院便露出满意的笑容。“现在家门口就有了卫生院,还能使用医保,看病省时间,还减少了出行路费,方便太多了。”
让患者少走的每一步,都汇聚成医共体的一大步。
截至目前,绥阳县中医医院在推动县域医疗卫生高质量协调发展的道路上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与枧坝镇、旺草镇、太白镇、坪乐镇、茅垭镇、温泉镇、大路槽乡等7个乡镇成功建立起紧密的县域医共体。实现了县、乡、村三级医疗机构上下联动、信息畅通、资源共享,让原本“各管一摊”的乡村级医疗卫生机构“攥指成拳”。
在医共体建设过程中,绥阳县中医医院充分发挥龙头作用,通过人才培养、技术支持、医院管理等多方面的深度支持,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和下沉。

具体而言,医院通过派遣骨干医师、开展教学查房、护理管理培训、中医护理适宜技术传授、心肺复苏急救技术培训等方式,不断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业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同时,还建立了远程系统交流平台,实现影像及心电图诊断的远程支持,进一步提升了基层医疗机构的诊断能力。
此外,绥阳县中医医院还将党建工作与医共体建设紧密结合,通过党支部结对帮扶、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等方式,不断推动医共体成员单位党的建设、行政管理、业务发展、服务能力等方面的全面提升。医院还积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活动,如中医药文化进校园、进社区等,进一步弘扬中医药文化,提升全民健康素养。

在医共体建设的推动下,7个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服务能力得到显著提升,实现了“基层首诊、急慢分治、双向转诊”的诊疗模式。患者可以在基层医疗机构得到初步诊断和治疗,对于需要进一步治疗的患者,则可以通过转诊机制及时转往上级医院,实现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
未来,医共体建设目标坚定不移。
绥阳县中医医院党委委员、副院长黄贵军表示,“医院将继续深化医共体建设,不断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谢国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