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已被骗3万余元

为何自己又险些涉嫌诈骗?

然 

事情真实发生

在我们身边真 实 案 例

近期,湄潭县反诈办充分发挥警银联动工作机制作用,成功为一群众止损,并及时避免该群众沦为诈骗“帮凶”。

2025年2月16日13时39分,湄潭县反诈办经工作发现:湄潭一群众疑似正遭受电信网络诈骗,且受诈骗分子诱导,提供自己银行账户为诈骗分子转移涉诈资金。接此线索后,湄潭县反诈办立即联动全县各商业银行,对近日大额取现客户进行排查,16时30分,县反诈中心接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湄潭支行反馈,一杨姓女子在办理汇款业务时,工作人员询问其持有资金来源,其称汇款现金由自己刚刚在建行柜台及ATM机支取,并称其建行内收取的资金非自有资金,系为朋友代收的资金。收到该情况后,县反诈中心立即指派湄江派出所与该女子联系并见面。

经查:2025年2月初,女子杨某在手机上刷某音时结识一陌生男子,并应对方要求下载某博APP与其聊天,在聊天过程中,该男子自称名叫王坤,系某部队干部,“王坤”在聊天过程中对杨某多有关心,迅速拉近两人关系,“王坤”称自己在网上做投资理财,非常赚钱,并为杨某讲解投资理财的规则和赚钱的“窍门”,待杨某熟悉后,便叫杨某在其指定的网站内注册账号并进行投资,杨某在对方诱导下投资了三万余元,后“王坤”又谎称自己身在部队,由于部队局域网限制,无法继续进入网站投资理财,便让杨某提供自己的银行账户为其收取其在朋友处借得的款项并为其管理账号。后杨某提供银行账户为“王坤”收取资金29.5万元(实为“王坤”诈骗其他受害人的资金),并已通过银行支取、向亲友换取的方式取得现金12.5万元,银行账户内剩余资金17万元未能取出。

最终,因公安机关及时发现劝阻并对杨某名下银行账户进行保护性止付,最终杨某未能将取得的12.5万元现金汇出,诈骗分子利用受害人银行账户转移资金的目的也未能如愿。

电诈分子还会编织优惠充话费、电费、燃气费的陷阱,此类陷阱的特点为慢充值、慢缴费。电诈分子通过各类渠道发布“话费充值”“油卡充值”“电费充值”等所谓优惠充值服务,吸引用户购买。有人购买后,电诈分子通常会承诺“一周内到账”,缓冲时间内,钱款则被用于电诈犯罪。同时,电诈分子通过诱使受害人向购买充值服务的用户手机账户进行充值,完成诈骗赃款的“洗白”。

此类贪便宜购买“充值服务”的“工具人”,虽没有“牢狱之灾”,但却可能面临手机号在调查期间被封禁的后果。

因此,请广大群众提高防范意识和分辨能力,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 

来源;湄潭公安

作者 利哥

黔ICP备2024026900号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440号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1-2024 驰骋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85077405 | 邮箱:1583068703@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新都会四期20栋2层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