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坡节又称“爬花坡”,跳花坡”、“踩花坡”,因为活动主题是围绕苗族青年相亲为宗旨,活动中严禁祭祀仪式或者吹奏祭祀芦笙,违反演奏和族规的参与者会被苗族族佬、寨佬当众取消参与资格,驱离活动现场。花坡节是苗族青年提供相识相爱机会的节日,已有300多年历史。节日起源各地传说不一,节期活动内容大同小异。例如,在黔西北地区的花坡节又被称为“跳花坡”,每年农历正月初三、初九、十五、十六、二月二十日在山坡上或滩上举行。由于苗族遭受异族官家的迫害,迁往偏僻的高山居住,由于条件的限制,跳花节也改在山坡上举行,节名又改称为“花坡节”
花坡节的由来有多个版本,其中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与招亲有关。在这个苗族民间传说中,花坡节前,主事人会带领小伙子们剥去山上常青树下段的树皮,并在枝上挂满绸缎和礼品,立于花坡之上。节日当天清晨,主事人点燃篝火,摆上迎宾酒,并连放礼炮,作为信号通知宾友入场进行跳花。青年男女们身着节日盛装,小伙子们吹响芦笙、跳起芦笙舞,姑娘紧随其后,翩翩起舞。直到太阳西斜,才进行夺花活动,小伙子们爬上花树,夺得挂好的礼品或绸缎后,双脚朝天,头朝下顺杆而下,场面既精彩又刺激。节日结束后,小伙子们边吹芦笙边跳舞,将花树送到村寨有美德的人家,寓意着这家人的幸福生活像花树一样美好。
来源:驰骋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