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张家界市文化馆服务宣传周活动以“小小非遗传承人”为主题,邀请幼儿园的孩子们走进张家界市博物馆与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通过体验家乡的历史脉络与非遗技艺,在童趣中播种文化认同的种子,生动诠释“文化馆:人民的终身美育学校”核心宗旨。

活动首站设在张家界市博物馆,孩子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开启特别的历史第一课。从远古化石到土家族农耕工具,从传统服饰到民俗节庆场景还原,孩子们用好奇的目光触摸历史的脉络。通过互动沙盘和全息投影,孩子们直观感受张家界独特地貌形成过程。一名男孩指着屏幕惊呼:“原来这些石头是被‘水’和‘风’画出来的!”

在民俗展厅,土家族吊脚楼复刻建筑、多民族服饰展柜、各式工艺展品,勾勒出张家界多民族共生的文化图景。带队老师感叹:“这些孩子中一多半是土家族,让他们第一次如此系统地了解自己的文化根源,这样的教育意义深远。”

第二站来到乖幺妹土家织锦文化创意园,孩子们化身“小小织锦匠”,来了一场指尖非遗课。孩子们贴近织机,近距离观察着非遗传承人们现场演示传统织机操作,只见双手翻飞,彩线在经纬间穿梭成画。孩子们都惊呼不已:“有这么多根线!究竟是怎么记住的?”

活动中,讲解员强调:“织锦不仅是手艺,更是土家人与自然对话的语言。”幼儿园舒老师感慨:“他们可能还不懂‘非遗’这个词,但亲手触摸丝线、感受经纬交织的过程,已在心里种下了文化的根。”

本次活动是文化馆服务宣传周延伸服务触角的生动实践。通过联动博物馆、非遗工坊与教育机构,文化馆将美育课堂从馆内拓展至社会场景,覆盖低龄群体。幼儿园家长王女士表示:“孩子回家后一直念叨‘土家织锦’,这种参与感比书本教育更深刻。”

从博物馆的历史长卷到织锦园的经纬世界,孩子们用童心解码家乡的文化基因。将传统文化变成可触摸、可参与的童年记忆。孩子们在游戏中感知传统,在动手实践中建立文化认同。正如土家织锦的经纬线,每一代人的参与,都在为文化的锦绣长卷增添新的色彩。(罗乐)

作者 ZPJ

黔ICP备2024026900号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440号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1-2024 驰骋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85077405 | 邮箱:1583068703@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新都会四期20栋2层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