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人行道,作为市民安全出行的“生命通道”与城市文明的“展示窗口”,其重要性不言而喻。近期,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查处一起违规占道建设案件,为城市管理敲响了警钟。下面,就让我们一同深入了解这起典型案例,明晰法律边界,感受执法的威严与温度。
案情回顾:占道筑台违反条例
2025年,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的执法人员在日常巡查中发现竹梅巷一门面业主未经任何行政审批,私自占用约10平方米的公共人行道,违规构筑起一座水泥高台。这一违规建筑不仅使得原本宽敞的人行道变得更为狭窄,行人通行受阻,给市民日常出行造成极大不便,还违反了《贵州省城市市容和环境卫生管理条例》第十九条中“禁止擅自在城市道路两侧搭建构筑物”的明确规定,严重威胁公共安全与城市秩序。执法人员迅速进行勘查固定证据,经严谨调查,该构筑物被依法认定为违法建设,违法事实清楚,证据确凿充分。
执法实践:依法依规快速处置
面对这起违法建设事件,市综合行政执法局严格遵循“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一是前置普法警示,以理服人。执法人员第一时间向业主送达《责令限期整改通知书》。在送达过程中,执法人员耐心细致地为业主解读相关法律法规,详细说明占道筑台行为的违法性质、违反的具体条款,以及如果拒不整改将要面临的严重法律后果,督促业主自行拆除违法构筑物。这一举措充分保障了当事人的知情权与陈述申辩权,体现了执法的人性化与规范化。二是联合依法处置,重拳出击。限期整改到期后,业主却无视法律规定,拒不履行整改义务。2025年8月1日,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果断联合公安交警、属地派出所等部门,启动强制拆除程序。拆除现场安全防护措施落实到位,并同步完成建筑垃圾清运工作,整个拆除过程安全高效、秩序井然。
案例警示:以法为纲共护文明
这起依法拆违行动,不只是对违法者的惩戒,更是一场面向全体市民的生动普法教育,传递出三个重要导向:一是城市公共空间不可侵犯。城市人行道等公共资源归全体市民共有,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擅自占用、违规建设。一旦触碰法律红线,必将受到法律的严惩,大家应树立正确的公共意识,自觉维护公共空间的秩序与安全。二是执法监管力度持续升级。执法部门将以此次案件为契机,进一步加密重点区域的巡查频次,构建“日常巡查+群众监督+智慧监测”的全方位、立体化监管网络。对各类违法建设行为秉持“零容忍”态度,从源头上遏制侵占城市公共空间的行为,让违法建设无处遁形。三是全民共建共享共同维护。引导市民树立“公共空间共同守护”的理念,自觉抵制违法建设行为,营造“人人懂法、自觉守法、共建宜居城市”的良好氛围,让法治观念深入人心。
城市之美,源自规范,成于法治。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将持续以典型案例为鉴,用法治的力量守护城市公共空间,为建设更加美好的城市而不懈努力。(来源:仁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