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月24日至26日,衡阳市2025年教师培训项目在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顺利落下帷幕。此次培训涵盖多个重要项目,为全市中小学教师带来了知识与技能的全面提升,为衡阳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强大动力。

多项目开班,搭建学习交流平台
5月24日,国培计划(2025)衡阳市农村中小学紧缺学科(音乐、美术)骨干教师能力提升培训、市培计划(2025)衡阳市非遗文化传承与学科教学融合能力培训以及市培计划(2025)五育舞韵——衡阳市中小学舞蹈教师“编·教·研”三维能力协同发展培训盛大开班。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刘声久,党委委员、副校长林祥春,党委委员、宣传统战部部长欧阳晓华等校领导及衡阳市教育领域多位专家出席开班仪式。
刘声久在仪式上介绍了学校学科及继续教育发展现状,表达了对参训教师的欢迎与祝愿。他指出,此次培训旨在搭建高质量学习交流平台,助力“美育浸润行动”,通过理论实践结合模式提升教师素养,发挥骨干教师示范作用。欧阳晓华从战略高度阐述了“国培计划”与“市培计划”对教师队伍专业化建设的重要意义,鼓励教师珍惜机会、提升能力。来自衡阳市船山实验中学的彭晨老师作为学员代表,表达了对培训的期待与积极学习的决心。300余名中小学教师齐聚一堂,开启了专题讲座、分组讨论等深度学习之旅。
美育活动相遇,共筑文化交响
开班当日,教育部教育考试院书画等级考试也在该校如火如荼地进行。“以考促学、以考促教”的美育实践,与即将开展的非遗文化融合能力提升活动交相辉映。考试不仅是技能测评,更是全省美育工作的“体检表”。学校通过考试反馈优化课程,各考点营造翰墨氛围,将审美教育融入日常,推动学生素养潜移默化提升。
家长们对此次书画等级考试给予了高度评价。一考生家长表示,书画等级考试不仅是对孩子学习成果的检验,更是激励他继续前行的动力。此次考试是湖南落实《湖南省全面实施学校美育浸润行动工作方案》的生动写照,未来,湖南将以书画教育为支点,推动传统文化与美育融合。

专家讲座,开拓非遗教学新思路
培训期间亮点频出。5月26日,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吴尚君教授在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图书馆开展“传统民间工艺美术——文化传承与设计创意”专题讲座。吴教授解读国家政策,结合案例分析传统工艺美术的现代创新发展,讲解创新思维与传统手工技艺特征,鼓励教师融入教学。讲座为骨干教师提供交流平台,也为非遗文化与学科教学融合开拓了新思路。
结业仪式,总结成果展望未来
5月26日下午,培训项目结业仪式在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雁鸣大讲堂隆重举行。衡阳市第八中学教研室主任肖中秋代表承办单位作培训工作总结报告,他指出本次培训亮点突出:一是组建了由中南大学郭贝贝教授、湖南师范大学吴尚君教授等知名学者领衔的高水平专家团队,为学员提供非遗文化与艺术教育融合的前沿理论指导;二是创新采用“理论引领 + 实践转化”的培训模式,通过专题讲座、分组研讨、案例分析和实操演练等形式,切实提升教师教学实践能力;三是培训成果丰硕,教师在专业素养、教学理念和跨学科协作等方面均显著提升。
彭婷珏名师工作室负责人彭婷珏老师作为教师代表发言,强调教育是教学相长的过程,鼓励学员做文化传承的“点灯人”,将培训所学运用到教学实践中。衡阳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肖江华宣读优秀学员名单,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党委副书记刘声久为获奖教师颁发证书,肯定学员学习成果。优秀学员代表谭玮慧老师分享感悟,表示将积极传承非遗文化、创新教学方法。
此次培训以文化传承与教育创新为核心,从开班到结业,全方位、多层次地为衡阳市教师队伍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参训教师纷纷表示,将以此次培训为新起点,把先进理念和方法融入实际教学,为衡阳市教育事业发展添砖加瓦。未来,衡阳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将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与衡阳市教育局紧密合作,积极探索教师培养新路径,为推动地方教育振兴持续贡献力量。
文字:谢伟佳 许志伟
图片:刘平飞 王雅萍 陈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