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泥土,声传四海: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王登书的2024传承之路

在快速变迁的时代里,总有一些人甘守寂寞,以双手为桥梁,连接着民族的过去与未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泥塑(苗族泥哨)》的代表性传承人王登书,便是这样一位守护者与引路人。回顾2024年,王登书先生的足迹遍布校园、社区与各大文化场馆,他将苗族泥哨的种子,播撒进万千大众的心田,让这项古老的民间艺术焕发出崭新的生机。

一、薪火相传:非遗启蒙的“播种季”

将非遗的未来寄望于青年,是王登书传承工作的核心。2024年,他全身心投入到“非遗进校园、进社区”的传艺授课中,成为一位倍受爱戴的传统文化导师。

从年初的贵州财经大学(1月2日),到年末的贵阳市溪墨学校(12月1日),王登书的身影活跃在各级校园。尤为值得一提的是,4月25日至28日,贵阳市乌当区新天学校的1079名学生分批次前往风景眼文创园研学基地,在王登书的指导下体验画泥哨。这场规模浩大的研学活动,在他手中,泥哨不再是静态的展品,而是活态的文化体验,激发了青少年对本土文化的浓厚兴趣与自豪感。

此外,金阳街道碧海社区(11月22日)、贵州大学明德学院(3月30日)、贵州大学经济学院(5月10日)、贵州师范大学(9月20日)、贵阳市林城苗学校(9月27日)等都留下了他传艺的身影。他甚至为贵州大学“国外本土中文教师来华研修项目” (3月27日)的学员们授课,让苗族泥哨成为国际中文教师理解中华多元文化的生动窗口。

二、普惠大众:文化服务的“展示窗”

Beyond校园,王登书积极回应各级文化和旅游行政部门的号召,将苗族泥哨带入公共文化空间,使之成为群众触手可及的艺术形式。

这一年,他成为了各大图书馆和博物馆的“常客”:年初在南明区图书馆(1月3日)和观山湖区图书馆(1月27日)开启序幕;年中在民族博物馆(5月25日)展示技艺;并热情接待了 “教育部新时代中小学名师名校长培养计划” 的精英教师们(6月19日),将非遗保护的理念传递至教育管理者层面。夏季,他更受邀走进贵州省地质博物馆(8月15日),在不同领域的文化场馆中,完成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文化对话。

三、声名远扬:文化交流的“新名片”

王登书与他手中的泥哨,已成为贵州文化对外交流的一张亮丽名片。2024年,来自全国乃至世界的朋友们,通过他的展示,感受到了苗族泥哨的独特魅力。

数据显示,从初夏到深秋,江苏省、安徽省、福建省、北京市、杭州市、广州市等全国多地的家庭、团队慕名而来,在贵州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博览馆排起了体验长队。安顺斯迈锐素质拓展中心(6月22日)、南京的家庭团队(6月28日)、合肥的小朋友(7月5日)、北京的夏令营(7月21日)……不同地域、不同年龄的访客在他的指导下,共同执笔,为质朴的泥胚注入色彩,也完成了与苗族文化的一次深度握手。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登书还勇敢地迈出传统展厅,在贵阳泡泡岛音乐艺术节(6月29-30日)这样年轻、潮流的文化场域中亮相,证明了传统非遗在现代艺术氛围中同样能够吸引目光,找到知音。

对于王登书而言,2024年是充实而丰收的一年。通过数十场孜孜不倦的传授、展示与交流,他不仅让苗族泥哨“活”在了更多人的记忆里,更让它“火”在了大众的喜爱中。从苗岭深处到繁华都市,从莘莘学子到国际友人,那一只只色彩斑斓、吹响清脆哨音的泥哨,正如同文化的信使,诉说着一个民族的故事。王登书,这位坚定的传承人,仍在用他的匠心与热忱,守护着这缕穿越时空的乡音,让苗族泥哨之声,传得更远、更响。

作者 杨, 安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

黔ICP备2024026900号 贵公网安备52011502009440号

关于我们 | 免责声明 | 网站公告 | 联系我们 |

Copyright© 2011-2024 驰骋网 版权所有 违者必究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15885077405 | 邮箱:1583068703@qq.com

地址:贵州省贵阳市贵阳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沙文生态科技产业园新都会四期20栋2层9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