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神州大地“中轴线”的诗行、醉美遵义的吟晿
——中国首部地理风景诗歌集《行走中国》赏析
作者:周邦华
享誉寰宇的历史文化名城遵义,进入新世纪以来,城市建设与文化发展进入新时代的快车道,城市扩容与拓展全新崛起,享誉神州,其结合现代城市建设多元化,融入传统文化理念,践行城市“中轴线”文化多元素的特征,赋予现代都市全新理念和生命力,极大增强了经济腾飞的硬实力和文化基础的软实力,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刷新了人们的新视野,为城市发展铺垫了致远的盛景。

文化“中轴线”印象早就在中国传统文化建筑群的整体规划中呈现,其具象性的文化属性集中于核心沿线的形态里统称为“中轴线”文化。根据国际“非物质文化遗产”规范认定范畴,拥有“中轴线”非遗的称谓,概括了中国传统物质和非物质文化活的载体和整体,也就是说一个地域、一个城市围绕中心承载的文化布局,如2024年,“北京中轴线”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功,彰显“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概念,见证展示了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渊源流长和生生不息的赓续传承。总之,其概括了“中”心的重点,强化了“轴”的作用,囊括了“线”的深层文理,它不仅是一条物理线,是具备文化价值、建设理念的具象条件,更特别体现文化的代表性,可以说它是文化标本。讲述这些,只想为本文标注重要作用和意义,更好地理解作品通透性。这里不加赘述了。让我们站在“多彩贵州.醉美遵义”的峰嶺上,站在现代城市发展的新时空,透过文化大发展的新视野,去眺望新时代的画卷、去描绘未来的蓝图、去抚摸欣欣向荣的明天。
赏析遵义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韩中州诗人的韵脚里去“中轴线”的风光吧。他是遵义进入新世纪、新时代冉冉升起的文化明星、前景璀璨的优秀诗人;他荣誉出版有《世纪回眸》、《中州哲语》、《浮云尘土》、《行走中国》著书,我均有收藏。每每阅读他的诗歌和散文诗作品,总让我思绪万千,爱不释手。近期再读他新出版的中国首部地理风景诗歌集《行走中国》,仿佛跟着他游历了那些心慕已久的山河大地、风光美景,为他才华横溢、灵敏的文化嗅觉和开阔视野而欣然。他早期的诗歌偏重于抒情和哲理,其间创作了很多红色经典诗歌,常常在遵义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时朗诵传播。这些红色诗歌多次在《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诗刊》等刊发。近些年,他的创作手法越发多样,除了创作新写实主义诗歌外,他还创作了大量饱含深情、唯美隽永的地理风景诗歌。行走大江南北,漫游白山黑水,饱览山川风物、凭吊名胜古迹,游目骋怀地理风光,中国风景、中华文化、中国元素在他的笔下视界独特、意境唯美,诗意呈现形而下的具象风光,形而上的灵魂风景。我们从他创作的一首写实诗歌《中轴线》切入他眺望远方、呤诗远景、颂扬远行的畅想。
这里原本无水/为了依山傍水的隐喻/在宏大建筑前/开挖了一方人工湖/中轴线是宏大建筑/向外延伸的一段风水/从勒石立碑起步/近三公里的廊桥/凌空飞架公园绿地/彩色步道一路堆砌/大剧院,美术馆/文化馆,文化宫/档案馆,奥体中心/这些高大尚的文化元素/花信风吹,从初春到暮秋/春夏绚烂古典的奢华/秋冬铺陈现代的低调/在花言树语中穿行/每一株花树/都成为通关的文牒/似乎在开启一座新城/风生水起的布局运势/每次漫步中轴线/那一线蜿蜒架空一切的廊桥/总让人想起那些年/风云流转的往事/风云一时的人物。
这首诗明眼人一看就是写新蒲中轴线的,写实的诗句意蕴独到,让人在回味风云流转的往事和风生水起的运势时留下无尽遐想。毫无疑问,中轴线即是实写新蒲中轴线,又是行吟中国大地的中轴线,它的文化脉络文化灌注,亮出一派无限风光的活力和气势。人们迷惑于现代生活的起跑线,迷失在风生水起的中轴线。视觉的冲击力以线的座标,勾勒云蒸霞蔚的城廓,感触中轴线上一处处人文细节的时候,映入眼帘的风景风物,彰显着文化的个性、艺术的魅力、历史的遗存、时代的经典、现代的风光、弥新的展望……透过韩中州“中轴线”的视野,我们能够感受诗人行走中国的远方、远景、远行时的心之幻想、脑之幻景、梦之幻境,领略诗人地理人文和时代风景的唯美意境。通过他神州大地大地“中轴线”的诗行、醉美遵义吟晿,我们可以从诗歌艺术具向的延展性和诗歌文化的想象力去欣赏,从逻辑性和思维创新能力上去增强审美情趣价值,从乡土气息和“乡愁”寄望的深情爱戴中积淀文化的厚重,从而我们可领略《行走中国》诗篇的主调与脉络,感受那份漫步故土“中轴线”上一草一木的风生水起、满目饱赏中国“中轴线”上的富饶辽阔与壮丽。
从《行走中国》四个章节《古城古镇》、《山川风物》、《地理文脉》、《名胜古迹》,我们可以看到作者独特的创作视野,对诗歌语境意蕴唯美的审视和他驾驭语言形象思维的把控能力。他的诗句深情并茂富于哲理:江湖的变流/抬高的是仁山智水的眼界/低下的是观山阅水的诗心(《三峡书》)。上善若水的哲思在这里诠释了诗人观山阅水的诗心。
《行走中国》漫游于诗意中国的中轴线上,如同龙的传人驾骑在神龙脊梁上遨游神州,无论漫游白山黑水之间,还是遨游祖国的“山川风物”,揽游“名胜古迹”,“古城古镇”,都离不开心里所指和地理所归的中轴线。这是传统文化植根于骨髓的造化,更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文化归属的映照。作者始终站在文化“中轴线”上,以诗意致远的旷达,寓意深远地眺望着远方的盛景。
阅读《行走中国》古城古镇篇——“风,吟涌一首诗,水,波动一座城”的《镇远,真的不远》;游览《周庄,一朵湿漉漉的乡愁》,《平遥,千年一叹》的印象。领赏山川风物篇——“江湖的流变,抬高的是仁山智水的眼界,低下的是观山阅水的诗心”。从多情的“西湖”,曼妙的“沪沽湖”,到深情的“秦淮河”,美丽的赤水河《水,从丹霞石上流过》;自驾《穿越河西走廊》,登上《中华大山》的脊梁上呤诵,诗人的神情是那么的豪放。地理文脉篇——“春夏绚烂古典的奢华,秋冬铺陈现代的低调”。在这里,《黔北高原》映衬《人文沙滩》的墨香;在这里,《井冈山》、《西北坡》、《延安窑洞》运筹万里长征的伟岸;在这里,遵义会议的伟大转折,铸造了“遵义,目光葱茏的吉祥福地》;在这里,站在历史“中轴线”上的《天安门》,感受“所有飞扬的激情至诚的信念,所有坚实的足音和奋进的身影”倾听“一个湘音开天辟地地向世界宣告: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名胜古迹篇——“隔着时空,我与森森列阵的青铜玉器对视良久,互相揣摩对方,穿越古今不为人知的心事”。从大禹治水,到李冰修筑《都江堰》;从《云游黄鹤楼》、《麦积山》到《大雁塔》、《滕王阁》、《三星堆博物馆》,无处不彰显神州“中轴线”上文化的辉煌与璀璨。
一本好书,与一首好诗享有同样的重量。韩中州地理风景诗,大善其美,在高度上激活了诗的灵动,在广度上浓缩了诗的精华,在厚度上淬炼了诗的经典,是当代中国第一位以诗歌专集的形式集中曝光神州美景、山河大地的行吟诗人。
《行走中国》是山河大地的诗篇 ,以诗意的歌呤、哲理的倾诉,幻变令人心驰神往、游目骋怀的远方、远景、远行,给心有所念,梦有所想的游历者提供了灵魂行走的归宿。
文化的行走是力量的传递传播,是中华文脉的赓续传承。当今文化和旅游大融合发展已成为社会大趋势,不仅仅表现在经济方面,更体现在人们对文化精神的生活需求上。如果你热爱旅游、喜爱中国文化、热爱故土家园,中国首部地理诗歌专集《行走中国》定是你旅游公略不可缺少的诗意导游。
2025年9月26日

作者简介:
周邦华:贵州省遵义市红花岗区文化馆馆长(原),毕业于贵州大学艺术学院,从事文化事业、致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管理工作四十余年,作品在国家、省、市级主导媒体平台、报刊发表、多次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