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作者:张鹏健)9月28日晚,大型杂技剧《追随》参加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在贵州饭店国际会议中心震撼亮相,丰收观众如潮的好评。一位记者观剧后激动地说:“《追随》刷新了我对杂技的认知,太震撼了!”

《追随》的主题创意灵感,源于我们对习总书记关于传承红色基因、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谆谆教导的学习和领悟。本剧是为参加贵州省第八届少数民族文艺会演而作,也是为了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文化需要而作。创意是剧作的顶层设计,是主创团队面对的第一道难关。经过深入学习和反复讨论,主创团队一致认为:本届文艺会演正值遵义会议召开90周年之际,用舞台艺术形式反映这一重大历史进程中各民族团结一致跟党走的坚定信念和英雄壮举很有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也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写照。


将“伟大转折”的宏大历史具象化为一群仡佬族青年追随红军的生动历程,这是《追随》的叙事智慧。小切口反映大事件,小人物反映大情怀,这一艺术手法在《追随》中得到成功运用。以仡佬族青年竹生为主角,串联起了一个个鲜活的人物故事。竹生带领伙伴迎接红军并参军入伍、与发小阿牛的生死与共、与阿月的爱情别离、与卫生员小红的战友情深等场景逐一铺展,生动再现了遵义会议、四渡赤水、娄山关大捷等重大历史事件及其蕴含的伟大精神,充分体现了遵义各族儿女在革命岁月中坚定地跟党走的民族气节。尤其是尾声,竹生与阿月、阿牛、小红穿越时空的对话,竹生眼前浮现的雕塑般的红军群像,直抵心底,令人动容。这一叙事策略,把“虚”的人物塑造扎根于“实”的历史土壤 ,实现了红色文化与民族文化的有机融合,让革命历史“活”了起来,也让民族文化“潮”了起来,在观众中产生了极大的情感共鸣。



杂技戏剧化的生动表达,将剧情不断推向高潮、扣人心弦。中幡、滚灯与黔北傩戏融合,首先将观众带入一个久远的仡佬族祭祀活动,沉浸在浓郁的民族文化氛围之中。喜迎红军,爬杆挂标语、踏歌踩高跷、戏球舞狮、蹬鼓表演,热闹的场景栩栩如生,观众仿佛就是其中一员。欢庆遵义会议,空竹、转碟与黔北花灯交相辉映,生动表现了这一历史时刻军民的喜悦心情,尤其是阿牛为争取入伍与竹生的杂技较量,生动体现了坚定地跟党走的信念。表现四渡赤水和娄山关大捷,立绳、皮条、滑索、飞叉、腾空翻等杂技技巧彰显出独特的优势,将伟人的运筹帷幄、战争的激烈残酷、红军的勇敢无畏表现得淋漓尽致,给人以身临其境的强烈震撼。赤水河畔弥漫着酱酒的醇香,乡亲们用酒为红军疗伤,酒工们即兴表演坛技,军民鱼水情扑面而来。运用肩上芭蕾表现竹生与阿月的爱情别离,惟妙惟肖,美到极致,为升华后来的情感故事埋下巧妙的伏笔。“红军菩萨”的故事感天动地,高空杂技绸吊表现红军卫生员的牺牲,唯美而哀婉,让这一历史的真实更加生动感人。尾声“丰碑”,运用杂技力量造型再现红军战士在烽火硝烟中的各种英雄姿态,如梦如幻,触发想象,实现了大写意的完美表达,观众的思绪和情感在这里得到升华。



《追随》的音乐独具特色,有很强的叙事性、感染力。竹生在序幕、尾声和剧中反复吹奏竹笛的乐曲,空灵悠远、悦耳动听,既突出了民族的一种记忆,又强化了主角形象塑造,还起到了剧情承上启下的作用。仡佬族祭祀神树、祈福纳祥,音乐神秘古朴、特色浓郁,与场景珠联璧合。喜迎红军,欢快热烈的黔北花灯调,给人一种极强的地域感、代入感和亲切感。欢庆遵义会议,将经典歌曲《遵义会议放光辉》的音乐元素与黔北花灯的音乐旋律有机融合,成功转化为戏剧语言,生动表现了这一重大历史事件及其深远影响。反映四渡赤水及娄山关大捷的音乐,气势磅礴,强烈震撼,与杂技动作的惊、奇、险浑然一体,形象生动。攻打娄山关时,竹生炸碉堡英勇负伤,一段柔美的小提琴演奏,撕心裂肺,激起万丈怒火,而当军旗插上山顶,宽广、大气、悠扬的背景音乐,烘托出《忆秦娥·娄山关》朗诵的意境,令人热血沸腾。

竹生与阿月的酒乡别离,《送情郎》的美妙歌声伴随着惟妙惟肖的肩上芭蕾,仿佛两人如胶似漆、喃喃细语,回想起过去,诉说着不舍,寄托着未来。《四渡赤水》歌曲与《四渡赤水出奇兵》歌曲的表达风格有所不同,前者以生动的文学语言和进行曲的形式,生动描述了“四渡”的神韵及红军的豪迈,气势恢宏,朗朗上口。尾声《丰碑》的音乐深沉而厚重,激情而奋进,结合如梦如幻的红军群像,把观众的思绪带回那个烽火硝烟的岁月,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值得提起的是,为适应当代观众的审美情趣,我们在一些地方大胆采用了流行音乐的创作风格。

一是《红军菩萨》,如泣如诉,哀婉动听,与凌空飘舞的美丽的红军卫生员融为一体,讲述了那个感天动地的故事。二是主题歌《方向》,在谢幕时回响,情感真挚,悦耳动听,回味无穷,激荡心扉。一位观众对我说:“剧中的音乐和歌曲很有画面感,非常动听!”这也许是《追随》杂技戏剧化得以成功的原因之一吧。

从历史和现实两个维度看,《追随》蕴含着深刻的精神内核。在中国革命处于最危急的关头,在“伟大转折”的历史进程中,为了中华民族的解放事业,各民族团结一致,坚定地跟随党、跟随红军、跟随毛主席,最终取得了辉煌的胜利。历史证明,只有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拥护党的领导核心,我们的国家和民族才能行稳致远。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团结奋进。


《追随》再一次探索了历史记忆的当代唤醒、民族文化的传承创新、共同体意识的情感固化,让观众感受到艺术的魅力和历史的温度。观众喜欢它,就连6、7岁的小孩也看得津津有味。它的成功推出,证明红色文化可以如此多姿多彩,主旋律题材可以如此生动感人,民族叙事可以如此自然地融入家国情怀,传统杂技可以如此现代地讲述历史故事。